配资交流
尝试新事物本就让人感到畏惧,尤其是当你已经是如Apple这样根基深厚的品牌时。不过这家公司向来善于用新概念取代那些已经失效的旧思路。iPhone Air正是这样的产物。iPhone 16 Plus销量不佳,于是被替代;iPhone 13 Mini(我个人仍是它的铁粉——愿它安息)以及多年间的其他项目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命运。
这一次,Apple决定“尝鲜”——或者说“稍显新鲜”。事实上,iPhone Air并非完全空前的概念,早在今年五月,三星以及2025年IFA上的Tecno就已经展示了类似的“超薄手机”。它们让我们看到了iPhone Air可能的方向,只是两者都未能做到完美。
现在,iPhone Air已经面世,称它为“有趣的产品”一点也不为过。它轻得惊人、耐用得出乎意料,但它到底值得购买吗?这完全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。为了给大家一个答案,我用了Apple提供的iPhone Air评测样机近一周,以下是我的完整评测。
通常我会先从硬件说起,这里也不例外。但我决定先回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电池表现如何?答案是——不太好。不过,这并不一定是致命的缺点。
可以说,iPhone Air并不是续航王者,也不算是彻底的“烂摊子”。老实说,它好像在闹钟响起时不小心睡过去,根本忘记自己还有比赛要跑。如果你在找一部续航冠军,建议立刻停下阅读,去找别的手机吧!
如果你只想要一部能够撑满整天的手机,感谢你的到来。我并不是说iPhone Air完全不可能撑满一天,只是我自己从未真正体验过。值得说明的是,我并没有把这部手机放在标准的评测周期里。开箱36小时后,我便踏上了前往夏威夷毛伊岛的11小时航班,参加一场技术大会。期间Wi‑Fi弱、移动信号更弱。我无法断言电池寿命到底糟糕到何种程度,但我可以肯定一点——
即便如此,我从未出现过手机彻底没电的尴尬情况。当然,我有备无患——随身携带了一块Baseus 5000 mAh超薄MagSafe移动电源,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帮上忙。会议期间,我还把手机丢在充电座上,随时补一点电。只要能短暂充电,我就会抓紧时间。
我所在的国家几乎没有大规模停电的情况,基本不需要让手机离开充电器超过一天。所以,虽然电池表现不算抢眼,却也并非致命缺陷。真正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在为这部价值999 美元的手机(外加在亚马逊上约20 美元的Baseus充电器)掏钱之前,你是否在意这点?携带移动电源或在工作台前把手机放在充电座上,是否会让你感到烦恼?我可以告诉你,我已经适应了这种使用方式,这部手机在评测结束后仍然是我主力iPhone的有力竞争者。顺带一提,我平时同时携带iPhone与Android机型。
再说说那颗单摄48 MP镜头。它够不够好?坦白说,如果你想要超广角或长焦镜头,它是远远不够的——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些。我原本以为单摄会让我失望,毕竟我更喜欢多摄组合的灵活性,但我事先已经有心理准备,这点对你同样适用。
话虽如此,这颗48 MP主摄在拍摄微距或风景时都能捕捉到相当丰富的细节。本文的评测在夏威夷完成,这里没有所谓的“烂景”,但我仍被相机的惊人灵活性所折服。
开箱即得的1× 与2× 光学变焦,Apple甚至声称在放大时并非简单裁切,而是直接利用传感器中心像素并通过不同的ISP(图像信号处理器)生成新图像。个人感受上差异不易觉察,但2× 的照片质量与主摄基本持平。
夜间拍摄同样表现出色。把照片投到大屏幕上才真正确认——iPhone Air的夜拍能力相当让人惊喜。
移动的被摄体仍然是难点,但只要画面里没有运动主体,我对夜间拍照毫无怨言,甚至在低光下手持拍摄视频时几乎没有抖动,这点非常令人欣慰。
讽刺的是,Apple所称的方形前置传感器(可横拍或竖拍)在拍摄视频时竟然起到一定的防抖作用。对主体有帮助,但背景略显抖动,略有干扰。不过迄今为止,iPhone Air的低光视频防抖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——甚至还没对比正统的iPhone 17。
iPhone Air最高支持10× 数码变焦,细节会明显损失,但只要不把照片放大到社交媒体之外的尺寸,肉眼几乎察觉不到差别。
回到前置方形传感器,我意外地发现自己很喜欢它的使用方式——可以在竖拍或横拍时随意切换。不过它也有小毛病。
Center Stage功能本应检测到多个人出现时自动放宽画面,但实际效果有限。首先,我发现手动切换横竖模式会导致Center Stage自动关闭,需要重新手动开启。
即便如此,我在尝试几位第二被摄体时,成功率约为50%。我猜原因有二一是所有人都正对镜头时效果更好,围坐在桌子前的侧脸阵容往往触发不了;二是人们本能想要把自己塞进画面,而不是让摄像头主动调节。总之,这项功能仍需时间打磨。
综上所述,电池续航不算惊艳,但相机表现让人惊喜。iPhone Air的最大卖点是它的纤薄——仅5.6 mm,手感相当舒适。正如预期的那样,它的硬件做工极其精细。相比之下,Galaxy S25 Edge更像工业产品;而iPhone Air在后置摄像头平台上加入了类似Tecno Pova Slim的LED灯带,虽然有点“噱头”,但在Apple的审美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。
6.5 英寸的大屏非常好用,配合轻薄的机身和重量,使用体验远胜我过去一年一直携带的iPhone 16 Pro Max。相比6.3 英寸的iPhone 17,我更喜欢这块更大的屏幕。
把所有内部组件都塞进摄像头平台的设计颇具新意,我很赞成。尤其是iPhone Air仍保留了MagSafe磁吸功能——在如此薄的机身里,这本可以轻易被舍弃。
软件层面,iPhone Air与iPhone 17/iPhone 17 Pro Max基本相同。我将在SlashGear上的iPhone 17评测中进一步展开,但先说一句,我是iOS 26与全新 “Liquid Glass” 界面的忠实粉丝。虽然有些用户在6月的测试版中反馈可视性问题——这类问题仍然可能出现——但我从未遇到阅读困难(除非我忘记戴老花镜,毕竟我已经老了)。
Liquid Glass是Apple的新UI设计,大多数界面元素都呈现出层叠的玻璃质感。按钮会像水杯一样折射后面的。虽然这种设计潜在会影响可读性,但在此之前,我已经通过模糊壁纸来缓解类似问题。现在玻璃效果真的出现了,这种“好处”依旧保留下来——谁能预料到呢?
并非所有改动都是正向的。我对相机界面的感受仍是50/50。比如,需要上滑才能进入定时器、分辨率等设置;有时我会误操作把相机最小化,而不是打开想要的选项。除此之外,我还是挺喜欢Liquid Glass的视觉风格。
关键是如果你决定入手iPhone Air,就必须接受电池续航的限制。相比之下,Samsung Galaxy S25 Edge能轻松撑满一天,而iPhone Air在我们目前的测试中仍未实现。需要再次强调的是,我的测试环境并非日常使用情境(对Galaxy S25 Edge的评测同样如此),后续如果有新的发现,我会更新本文。
但你买这部手机并不是为了续航,而是为了它的外观——它真的非常惊艳。不过你需要提前规划好充电时间。只要做好这点,完全没有理由不买,我甚至认为它的设计与新颖度本身就是强有力的购买理由。一句话,别听负面声音。如果它的手感、外观符合你的需求,那就买吧,没问题。
iPhone Air已在Apple在线商店开售,起售价为999 美元配资交流,标配256 GB存储。提供四种配色天空蓝、淡金、云白以及太空黑。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